其他藝術亮點欣賞
裝置藝術
生態禮讚 | 林園海洋濕地公園

生態禮讚
創作者:李億勳
創作年代:2024
創作理念:
作品將高雄林園濕地豐富的生態元素融入其中,呈現一幅自然的生態禮讚,這裡擁有紅樹林植物與棲息在此的各種鳥類與海洋生物,最引人注目的倒立水母,以獨特的倒立姿態在溼地中翩翩起舞,展現它們獨特的魅力與生命力 ; 夜鷺在樹林間獵食、白鷺鷥優雅地站立於其中、黃小鷺輕盈地穿行於紅樹林間。這些生態多樣性生物如同一首天籟般的樂章,在高雄林園濕地中,讓人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與神奇。了解更多
候車亭裝置藝術
裊裊候車亭 | 高雄衛武營都會公園站(南京路)

裊裊候車亭
創作者:吳騏
創作年代:2023
創作理念:
裊裊候車亭是衛武營都會公園旁的一座結合藝術裝置的候車亭,不僅具有實用性,更是一座融合了藝術與自然生態的景觀。公園生態豐富,吸引許多種鳥類聚集,也受到愛鳥人士長期攝影觀察。裊裊候車亭巧妙地利用了這一特點,加入鳥類造型元素,營造出一個充滿生機、融入環境的景觀藝術品。在這裡等車,不僅可以享受便利舒適的候車環境,也能感受到藝術與自然的和諧共存。了解更多
那些年,我們一起度過的青春 | 高雄文化中心(五福國中站)

那些年,我們一起度過的青春
創作者:黃法誠
創作年代:2022
創作理念:
以民眾青春回憶中的教室課桌作為發想,將候車亭打造成教室場景,透過巨大化手法讓懷舊的雙人木頭課書桌、綠帆布書包、黑板板擦及國語作業簿化為裝置藝術,不僅引人注目更喚起民眾求學時期的回憶,為文化中心、五福國中周遭的文教環境增添濃厚藝術氛圍。了解更多
Roots(落地生根) | 歷史博物館站(中正四路)
Roots(落地生根)
創作者:張白苓
創作年代:2015
創作理念:
高雄,曾經是台灣最重要的工業城。煉油廠、煉鋼廠、造船工業等隨著經濟的發展走入歷史,見證了二十一世紀高雄的蛻變。如今,壯觀的貨輪入港、愛河兩岸的元宵燈會、城市光廊的音樂演奏,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族群,以同樣的熱情與豪邁性格,一起打造出這個與眾不同的南方城市,呈現出現代高雄源源不絕的生命與活力。了解更多
大海的詩章-海洋與詩的邂逅 | 市政大樓站(四維三路)

大海的詩章-海洋與詩的邂逅
創作者:闞凱宇
創作年代:2014
創作理念:
以數位建築的設計與構築方式,將海洋與波浪的意象形塑出來,溫柔的包覆整個公車亭,由地面湧出穿越公車亭頂部,與下方的候車的乘客產生交集。了解更多
對白Key in | 高雄文化中心站(和平一路)

對白Key in
創作者:崑山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
計畫主持人:潘大謙
創作年代:2014
創作理念:
於候車亭頂端設置許多電腦打字時常用的表情符號對話框,在智慧型行動裝置普及的世代,試圖讓符號與旅客們的動作或表情產生關係,進而產生出另一種意外且有趣的城市風景。了解更多
飛行.夢想 | 四維國小站(民權一路)
飛行.夢想
創作者:張白苓
創作年代:2013
創作理念:
小學是兒童進入正式學習階段的一個啟蒙點,也是小朋友逐夢的開始。每天早晚的熱鬧校門口,家長們的手緊緊的牽著小朋友,滿心期望地將他們送入學校,一邊看著自己的子女走入校園,一邊幻想著小孩的未來。了解更多
遇見沁涼 | 高雄文化中心(五福國中站)
遇見沁涼
創作者:謙漢設計有限公司/林幸長
創作年代:2013
創作理念:
熾熱的大太陽底下,街道人群往來,候車亭佇立著許多等待前往下一個目的地的人群。因此,創作構想以冰塊逐漸融化的視覺意象為主要概念,無論候車者等待的心情是期盼、焦急或浮躁,都期望此件作品能為公車候車亭的人們營造涼爽、冰沁而清心的感受,為候車者沉澱心境。了解更多
與一個和平城市的邂逅 | 師範大學站(和平一路)
與一個和平城市的邂逅
創作者:黃敬永、吳進忠
創作年代:2012
創作理念:
創作靈感來自電影─真善美中的小白花,世人眼中和平的象徵,代表為世界和平點燃一道希望的曙光。一個人的力量雖渺小,用溫暖的歌聲撫慰人心,用象徵和平的小白花鼓舞每個生命,向每一個熱愛和平的人們致敬。了解更多
一種瀕臨臨界點的邂逅想像 | 高雄文化中心(五福國中站)
一種瀕臨臨界點的邂逅想像
創作者:蘇家賢、林建佑、黃法誠、林韋佑
創作年代:2011
創作理念:
大量的鴿子聚集是高雄市文化中心特有的景觀,我們將此景觀由廣場延伸到廣場旁的公車亭上,公車亭上聚集塞滿大量湧入的鴿子,幾乎壓垮公車亭的屋頂,屋頂的支撐力對抗著不斷加入的鴿子重量,使雙方處於即將發生變化的臨界張力。了解更多